了凡先生 王阳明再传弟子的“三境界” 王阳明有一个弟子叫王畿,王畿的弟子是袁了凡。所以,袁了凡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 袁了凡有《了凡四训》。 通过《了凡四训》,我看到了袁了凡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什么呢? 妄念。凡人境界。贪嗔痴慢疑, 2025-03-10 09:31:13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原文与译文(一句一译)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译文】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们自己所感召来的。善与恶的报应,就像是影子紧跟著形体一样,永远都不会分离。 【原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2022-10-19 14:48:27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他人物传记 王凤仪先生《化性谈》 一、王凤仪先生《化性谈》--简体版 前言 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年)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黑夜见白日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 2022-08-20 20:49:3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告诉你谁在偷走你的福报? 1)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可以,但不可以买活物杀死做菜,活活煮死一命,削禄20善。即使虫蚁也不能伤,教育子女小时候不玩杀虫蚁鸟雀,他的福份就不会折损,寿命就不会短缺。杀生的坏处是:短命,工 2018-03-25 17:18:3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佛教居室修行小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愈久,则愈坚固。同样的,我们平时能够自行功课,或上香,或礼佛,或诵经,或阅藏,或静坐,不论忙闲,能够持之以恒,时间一久,定能改变气质,净化心灵 2018-03-25 17:16:2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一帖消灾的法药 这个社会再怎么发达,不过就是人们越来越有钱,武器越来越厉害,科学越来越精细,也许以后手表就会有手机的功用,我们也不必再使用手机了。虽然现代人生活如此便利,但人心还是越来越苦,心苦来源起于贪嗔痴;加上生活环境中总 2018-03-25 17:14:21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解读梦境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度论、毗婆娑论说有五种,内容所讲大同小异。 今用毗婆娑论的五种: 第一种、是由诸病:即身体上四大不调发生出来的病态,如身体在冷则梦水,身体感暖则梦火,即由生理关系 2018-03-25 17:06:0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推荐十种方法让我们远离邪淫 一、清心地: 心地能清,淫念就不会生。一般人心地常只有半时片刻清净,倘若要时时刻刻、始始终终都保持内心清净,不生邪念,必须每日阅读道德善书,尤其戒淫的书刊文章,须每日早晚阅读十分钟或半小时,此外因果报应的书刊也 2018-03-25 17:03:5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人生的价值不是寿命长短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算,而是以他利益众生之广度及深度来衡量。就以各位助念团的菩萨而言,你们活一天比一个普通人活一生的功德还大,其影响之深远实难以衡量。如此算来,一天等于百年,那 2018-03-25 16:58:32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厨师与肉羹 从前,有人种了很多的棉花,如果过时不采的话,就会成色不好。到了收获的季节,那人就雇佣了很多人帮工,让他们晨夜兼功,不得休息。 主人看到帮工很辛苦,就让厨师做了很好的肉羹。厨师精心烹调着肉羹,到快熟的时候,香气四溢 2018-03-25 16:55:04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弥勒菩萨的乐观对我们的启示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作此《忍辱偈》,以教化众生不管遇到世间再多的是非与爱憎,都要不以为意,不让其扰乱自己的心智,而要 2018-03-25 16:50:56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中国古代的放生文化 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汉人已有放生的习俗。《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 2018-03-25 16:45:55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皇帝荒淫的深层原因 权势是个抽象的东西,权势带来的利益才是看得见的。 成帝刘骜威福下移,把权势交给了舅舅们,平常无所谓,但是当他看到舅舅成都侯王商(不是做过丞相的那个王商)打穿长安城的城墙,把沣水引进自家的园子,人造湖里楼船画 2018-03-25 16:40:39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 2018-03-25 16:38:20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其它资料 状元和尚与醒世诗偈 汉地有一个故事记载:在明朝,有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以前中状元极不容易,比现在考上清华、北大还难。)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 2018-03-25 16:35:48 阅读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