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佳
1935生于广东。现任香港特区孔教学院院长、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校董、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汤恩佳在全球捐献了近300座孔子像,从北京的几所著名大学到埃及的开罗,从俄罗斯到美国的普通大学,只要有人愿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他就会捐献孔子铜像。汤恩佳说,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他选择大学宣传孔子和儒学就是想让更多的大学生明白这里面的深远意义,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扬尽一份力。?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许多老年人因丧失工作能力而被置于社会的边缘,既有物质的贫乏,也有精神的痛苦。中华民族的孝道,若能得到发扬,使子女承担起养老尊老的责任,就能使老人安度晚年。 贵校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今天邀请本人谈谈优秀传统中华孝道文化,让大家共同思考中华孝道的现代价值,这是很有意义的。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儒家文化将孝道置于崇高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我国古代有“百行孝为首,万恶淫为先”之说 ,把“不孝”列为“十恶”大罪之一。孝道是人类特有的伦理范畴,是区别于禽兽的美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的本质意义是爱人。孔子的爱人思想来自人类社会血亲之爱的自然感情。 “孝”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之爱,“悌”指兄弟之间的血亲之爱,它们是“仁”的根本。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告子上》)又曰:“事亲,仁之本也”(《孟子?离娄上》)孔子、孟子都认为事亲是仁的根本。
孝道首先体现为在物质上要终生奉事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孝敬,要体贴父母,不要违背父母的心愿。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年迈,子女要尽孝养之责;父母疾病,子女要及时求医,尽心护理;父母亡故,要认真处理后事,每年要依照民族习俗,进行纪念和祭祀,以追念父母生养教导之恩。
孝道表现在精神上感情上则要对父母尊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前一条是说,现在的所谓孝,以为能养活父母便行了。对于狗和马都能够喂养,若没有庄敬地孝顺父母之心,那养活父母同喂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后一条的意思是: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容色是难做得到的。难道说,有事情,年轻人効力;有好酒好茶,让年长的人吃喝,这就可以认为做到孝了吗?为什么说“色难”呢?一个人的脸色表情,乃是其真情的流露,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做作,祇能是暂时的,天长日久就会露馅。对父母具有深沉的爱,才有和气,才有愉色,才有婉容。这里所说的“和气”、“愉色”、“婉容”都是子女对父母尊敬的语气、神态的描述。 “养”祇是一种行为,其内在的思想境界是要“敬”。是内心的诚敬发为外在的快乐容色。敬亲是子女对父母内心的自然感情流露,它反映了人作为理性动物在精神上的自尊要求和情感交流,它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是孝道中比养亲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
随着社会的前进,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要求子女对他们的精神赡养。由于时代的急剧变革和两代人不同生活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出现“代沟”现象并不出奇。但两代人应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子女对父母要做到文明礼貌,人格尊重,忍耐和霭,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切忌顶撞、教训、斥责,提倡“忘年交”,把父母当成知心朋友。金无赤金,人无全人。父母由于种种原因也会有缺点错误,对待父母的缺点错误应该采取諌诤态度,在感情上不要伤害、抱怨、憎恨他们,而应具体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热情地鼓励他们改正错误,有时还要持等待的态度,切忌简单粗暴。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