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黄“好奇尚博”,对儒道佛教、天文历法、星象经纬、医药养生、几何数术、音乐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更以60岁高龄“赞画军前兼智朝鲜兵政”(参谋长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这在以盛产文人墨客和才子佳人而著称的杏花细雨的江南尤为罕见。
临危受命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日本“关白”(替天皇统摄朝政的官员)丰臣秀吉凭借装备了西洋火枪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0多万日军大举入侵朝鲜。
此时,袁黄正任宝坻县令。他平时一向留意边防,常与往来辽东边镇的军人将士接触,因此深知军政及边防状况,“晓畅边事”,并积极建言献策。《乾隆宝坻县志》称,其论常为朝廷当事者引为谈兵之资。袁黄向巡抚提出了革除冗员、制订马匹交易法规、复垦荒田、荒山植树、兴修险要地段水利、增加将领的供给、核查兵器等10条议案;又向兵备道王某提出加强海防等8条建议,均被采纳。
如何应对日本发动的侵朝战争,明朝政府有战与和两种意见,以宋应昌为首的大臣主张出兵抗击。在日军长驱直入,朝鲜国王逃到鸭绿江边的义州,甚至想到中国避难的情况下,主战派占了上风。明朝政府认识到“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袁黄《借兵朝鲜呈国王》一诗指出:“毁唇必及齿,左右宜相呼”,明廷最终作出了抗倭援朝的决定。
明朝政府与日本开战后,天津地区成为明军出兵朝鲜抗击倭寇的军事要塞。袁黄实行武装民众、坚壁清野的防倭举措。他命令有船只的百姓必须把船只编上号码,家中自备弓箭、刀枪等武器并参加当地的民兵组织,这与他了解日本人喜欢小股偷袭、到处抢劫的习性有关。
早在40年前,袁黄刚20岁时,他的家乡嘉善就受到了日本人(倭寇)的肆虐蹂躏。他主编的明万历《嘉善县志》说:“(倭寇)由海上入郡城,本县当其中,倭奴扰境十九次”,“嘉善县为浙西门户,贼水道窥嘉湖及省城必由之去,……故被害最数惨……”袁黄在重刻其父《一螺集》一书序言中说:“兵燹迁移,版半毁,因重梓之。”说明当时他在魏塘镇上的家也未能幸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嘉兴府通判邓迁受命主持兴筑嘉善县城城墙,聘请了当时年仅22岁的袁黄一起坐船巡视周围水域,确定嘉善县城址。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