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要成为事务的主人,不被事务所牵、所恼。事务是会恼人的,定力不够,于杂务牵缠时是会起烦恼的。应该这样处理:事情可以做,但不要太勉强,善缘可随不必攀,太吃力时就要放下一些。但也不要着意与世隔绝,那样您会失去很多感悟的机会。何谓静修?——回到当下心中,去感悟本来面目,即为静修。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不断闪现的一点一滴的清明与宁谧,去静虑、去回归本来。比如,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一觉醒来,一个人泡上一壶茶,静坐窗前,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感受那种恬静,每次都有很多收获。清静,是在忙碌的间隙刹那放下,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一个一个刹那,使之渐渐能打成一片,那时你才知道,生活的一切,动与静、烦恼与宁静都伴随着。放下烦恼的一头,清静的一头当下显现。
佛子!善良的人往往多牵挂,包括牵挂过去与未来,牵挂一切与已相关的人与事,牵挂自己的每一点得与失、功与过。牵挂是修行的大碍,牵挂会引来莫名的紧张,难以让内心放松、放下;同时让你处于无休止的计度筹划之中,筹划让你不能安于当下、安于生活中。 不妨对自己宽容一些,对生活宽容一些,对现状宽容一些,不要让牵挂与自责成为压抑在心头的负担。
佛子!要有自己的修行行法,很得力的方法。如没确定,要赶紧寻找。不要以为自己第一面接触的法门就是最适合你的;或以为习惯了的行法就是合理的;或者人云亦云,以通行的行法为自己的必然行法。学佛不可感情用事,要理智。佛法是方便,也是实用的法门,对自己有没有用,自己最清楚。因此要不断探求,寻找与自己最契合的行法。释尊花了那么多年摸索,先由外道禅定入;后历六载苦修而明“苦修不是道”;再由出世禅定而解十二缘起,进而明四谛理,然后睹明星而悟大乘缘起性空理。我们呢?以为照搬照套,就是修证了。慢不经心的学起来,不得力呀!
佛子!说到参禅,不要神秘视之,禅门行法极其平实。禅门强调于当下一念中用工夫,不论顺境逆境,于心不乱、不动、不染,这就是禅门要旨。禅修不离生活,应于生活日用中,学会常常回心返照、于妄念处觉知不妄性,在当下一念中不住、不舍;不滞、不随,这就能见本心、在本心了。再往下,念念皆能无住无舍,境转心恒,境随心转,念念还净,即可见性。见性即得般若大慧。以般若大慧照破烦恼障与所知障,得解脱果与菩提果,终可成就。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