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孝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之中

日期:2017-12-24 08:36:21 作者:了凡同修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现在,文化的含义很宽泛,既可指知识,又可指人的教养,还能说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如果讲其道德的范畴,则是指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内长期积累下来的关于人们的教养问题,它包括语言和社会风气等。孝是一种现象,一种对父母顺从、敬养的美德,进而言之,就是要养父母的身,安父母的心。这种美德经过长期实践、拓展后成为更多人遵从的生活习惯,一种上尊下顺的社会秩序,一种代代相传的社会风气,我们称其为孝文化。这种孝文化经研究、修正、充实后已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是有积极意义的,孝亲可以维护家庭的稳定,忠君可以巩固国家社会秩序。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得到了历代的肯定和推崇,并由家庭家族延伸扩展到社会,由事亲延伸到忠君,由从兄延伸到事长。在孝感,孝风淳朴、孝子辈出,孝文化历史特别浓郁深厚,孝文化特色更是鲜明突出,其孝子孝名,孝事孝址,孝俗孝艺,比比皆是,延绵不断。


    然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把孝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之中,进而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产生积极影响,让孝文化这个有着良好传统风尚的老树重发新芽,这对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括地说,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这是在实践基础上自然跃升起来的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概括,而孝文化与此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孝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发展经济时,人们普遍感觉到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但没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不良局面。加之我们不能客观地对待中国传统的道德秩序,只破不立,夸大其消极的一面,忽视其进步和稳定的作用,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时也有偏差,没有认真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忽视人本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没有顾及到各个年龄辈份、位置角色等不同人身份的需要,以致心不平、气不顺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从一个角度说社会主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也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全面发展有他内在的要求,也就是人类自身的要求,而孝文化中的忠君孝亲、尊老爱幼、兄友弟恭则是人类发展内在要求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能够使人准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感觉到与人相处有一种和谐的氛围,长幼有序,各得其所,如沐春风。人们会乐于在此条件下生活、学习、工作,并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孝文化有利于人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基本途径。科学发展的一般要求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切合国家的实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这个决定因素,人的发展既要全面发展,也要科学发展,这种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如多少年发展一代人,哪个朝代哪个地域的社会风气怎样,社会进步的状态如何等。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对维护中国社会发展秩序的积极作用应该充分给予肯定,这种作用对社会进步、子孙繁衍、上行下效是很有意义的,而且非常有规律性。是一种社会必要的秩序,孝文化中上尊下顺的宗法等级制度,如孙子要顺从祖父,儿子要顺从父母,弟弟要顺从兄长,妻子要顺从丈夫,媳妇要顺从婆婆等。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一种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这个规律就是当今社会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可行的、必要的。当然在现代社会,我们在建设孝文化时则应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倡纯孝,戒愚孝,给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如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以及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技能等。使其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持久地保持活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