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车、轿也有等级区别,大车、小车、大轿、小轿、金顶、银顶,望去一目了然,车、轿中人的身份见此便知。
此外,在诞生、婚嫁、丧葬、节庆、社交上都各有一套礼节,这些礼节的宗旨,是培养人们礼让的精神,它要求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得按照礼的规范去从事各项活动,以保证上下有礼,从而达到“贵贱不相逾”的生活方式。
礼所区分的社会差异强烈地体现了古代的礼义道德,培育了人们的礼仪观念。中国先民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无不受到礼的濡染,也养成了时时讲礼,处处守礼的风尚,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这便是中华礼仪之邦的一种写照。
礼不仅造就了中华礼仪之邦,也使中国成为泱泱大国。“礼之用,和为贵”。“和”就是“中庸”、“中和”。在人际关系中,“中庸”“中和”的表现形式就是礼。礼是人际关系中最公平中正的表现形式,故人人都必须约之以礼、行之以礼。任何人想要打乱这个和谐的统一体都是违礼的社会行为,都将受到礼的指责。这项原则把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心理,都规范于一个和谐统一的秩序之中,使人没有个性的表现和追求。礼成为人际关系的粘合剂、社会和国家的内向凝聚力,对中华民族不断克服分裂危机,形成大一统的局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四、文明礼貌
人们常用“文明”来形容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政治昌明的局面,来赞美人谦恭礼让、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严己宽人的品德。人类的文明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但集中地体现在文明教养和文明行为状况上,而“礼貌”、“礼节”则是这种文明教养和文明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此,文明与礼貌紧密相联,是人们的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达到这样的道德规范: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维护群体的和谐和团结。礼貌的行为举止使愤怒与怨恨受到抑制,它可能缓和激动情绪。礼貌为生活增添快乐,它比严苛更易使人忍受。温和的语调与谦恭的讲话比严厉而粗俗的讲话更为悦耳。[18]
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德性,重礼义,说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涵养程度很高,具有与人为善,礼让谦恭,注重礼节、礼仪的传统美德。“与人为善”是指以善意对待人、帮助人。见别人有困难,乐于助人,不冷漠歧视;见别人遭不幸,献出爱心,不落井下石;见别人犯错误,耐心帮助,不幸灾乐祸;见别人有成绩,心里高兴,不藐视嫉妒;见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不评头品足。总之,有利于别人之事多做,不利于别人之事莫为。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就说过:“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荀子》也认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甚于矛戟。”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处于困苦之时,你给他以鼓励和温暖,他会记恩一辈子;如果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他会记恨你终生。因此,尊重人、信任人、帮助人、爱护人是人类文明最显著的表现。
(一)宽以待人
要与人为善,就必须宽以待人。宽以待人是文明礼貌的深化,也是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被举为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一种美德,如何做到宽以待人呢?
1、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