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佛弟子乃无上光荣,必须做到‘行为世则,言为世法。’一举一动为世人的模范。如是则佛法那有不兴旺,那有不被社会大众尊重的道理。今天佛法未能普遍推广,乃是我们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能说不能行,使大家瞧不起。甚至于所讲的与所做的完全相违背。劝人修善,而自己作恶,不但自身堕落,也破坏了佛教的形象,这个罪过可大了。
在中国大陆有许多佛教徒听过我的录音带。当我去北京时都想来见我一面,信徒很多,场面很大。可惜大家不知遵守秩序,争先恐后,乱遭遭地把我包围。我于是乎大声告诉大家保持肃静,不然把佛教形象破坏了。外面人不知发生什么事情,警察都来维持秩序。甚至于还有人请我签名,拿我当作明星。过去朱熹先生到寺庙参观,正赶上过堂用斋。朱熹一看,一点声音没有,秩序井然,他说:‘三代之礼,尽在是矣。’了凡四训一书,若照佛经序正流通三分法分之,立命之学为序分,改过积善为正宗分,谦德之效为流通分。第一篇立命之学,内容最主要的一点,说命运是真有,述明事实真相,有理论的根据。一开端他先说他自己的一段故事,童年时遇云南孔老先生,为其推算一生命运,最初纤细皆验,说明人的命运可以用数理推算休咎。中国一般的算命看相占卦均发源于易经,易经是高深的数学又是哲学。由数理推算吉凶祸福,荣辱休咎,多有灵验。推理是比量,有时也会推错。最正确是现量,现量由禅定产生。甚深禅定中,时间空间的界限都消失了,过现未融成一片能亲眼看到,一点不会有错。孔先生对皇极经颇有研究,得邵子皇极数正传,其推算之术相当高明。为了凡先生批算流年大运极为准确。各位同学仔细读完立命之学一章后,方知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算了凡每年收入的俸禄,丝毫不差。每岁考试,考第几名,作官作到什么阶级,在最初二十年一一悉验。他乃恍然大悟,人的一生命运已经定了,无可奈何,打妄想也没有用。后来他到北京一年多时间,终日静坐,不读书,求个心安理得。次年南归,到南京栖霞山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当时很有名气,也很有道心。他与禅师在禅堂中坐了三天三夜,不瞑目,禅师对他肃然起敬。对他说:‘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他答覆道,我的一生命运已被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笑著说,我原来认为你是一位豪杰,其实仍然是个凡夫。谈到禅定工夫,佛经里说得非常透彻。了凡的定功三天三夜不起一妄念乃小工夫,倓虚大师开示,禅宗工夫好的一坐半个月不出定,再如色界天无色界天,以至于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有八万大劫之久,已非按年数计算,如此甚深禅定还是不管用,因其仍有妄念,不过是伏著,还未断根,如定功失掉,妄念又起,所以天人也是凡夫。有妄念仍落在数里,逃不出命运之支配。若修到罗汉才真无妄念,称为第九次定,又称灭尽定,灭尽了妄念,超出三界,谓之圣人,已不是凡夫。了凡最初二十年的经历与孔先生推算的行运完全符合,所以他认为命有定数,数不可逃,亦未作大善大恶之事,乃是一位标准凡夫。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自己造的,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佛教经典中如此说,岂能诳语欺人。况且净宗经典是求永远不死,无上佛道。成佛都能求,何况其他。应知一切造作都离不开心,动作言语皆以心为主宰。一念善即得善果,一念恶即遭恶报,他引用六祖大师的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最初同李老师学佛,他告诉我,讲经说法不容易,只靠经教不行。如想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不要说现代学术以及外国典籍,即以中国古老的四库全书而言,亦无法遍阅。我曾向台湾商务印书馆订购一部,该馆经理对我说,一个小孩一生下来就看这部全书,活一百岁,到死还看不完。何况还有佛法,其最大一套丛书是大藏经。大藏经以外之佛学典籍亦不少于大藏经之数量。一生中不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如何能讲经说法。光靠读诵研究不能通达,要用至诚感通之法。自古以来佛门里代代相传的就是这个法门。孔孟之学亦用此心传,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非文字通、义理通,而是以‘真诚心’感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由心性中流露出来。大师说主敬存诚。内真诚、外尊敬。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一即一切,这一个敬字即包括后面九个愿王。
从心性中求,无不可得。最初了凡还有疑惑,认为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功名富贵由心性中求亦能求得,如由外面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仍在数中。两个人同样求发财作生意,一个发财,因其命中有财,一个赔本,因其命中无财,还是逃不出命运。如由心性中求,内外双得。你必须知心性是什么?在有情众生方面叫佛性,在无情方面叫法性。外面万事万物均是由心性变现出来,由性中求,求功名富贵,求儿女,求长寿,求罗汉果,求菩萨果,求无上佛果,均能得到。不但其道德仁义成就,其外在的荣华富贵亦得到了。华严毗卢遮那佛之依正庄严,世无伦比,是其性德自然流露。有人怀疑,生活俭朴为美德,而佛的依正二报那样豪华,黄金为地,七宝宫殿,岂不太奢侈了吗?其实佛也不要这些,而是由性德自然流露,不是自己有意如此。
孔先生为了凡算命,在功名方面不能中进士,一生无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官居七品。了凡非常诚恳,他说自己毛病很多,第一不耐烦剧,器量小,不能容人,刻薄傲慢,轻言妄谈,福薄之相。其次自己有洁僻,好发脾气,又过份爱惜羽毛,不能舍己为人,多言耗气,喜饮酒,喜长夜静坐。有此种种毛病,不能有子。了凡勇于认错是其可取处。
四训小注中有一段说:‘大修养人除欲净尽,心境空明,更无阴气足以覆盖,常在定中,智光湛然,永断睡相,此圣境也。’修学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勿勉强去作。如了凡之彻夜长坐,即禅宗讲的不倒单。这要很好的工夫,要私欲断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没有了,心中无一物,自性里的般若智慧透出来,光明遍照,可以不倒单,否则坐著睡那有躺著舒服,真有工夫,坐几分钟即可以恢复精神。佛门中两种现象,一个不倒单,一个持午。大多数人自不量力,目的在求恭敬供养,完全错了。身体即一副机器,要靠能量,能量不足,毛病就来了。能量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打妄想上。我们念佛人修当生成就的法门,经上并没有叫我们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所以不必标榜这些。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这是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从历史上看,可以得到证明,舍己为人,累功积德者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老夫子,有教无类,以真诚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教化众生,其学生代代相传,弘扬夫子之道。二千年来孔氏子孙历代受到世人拥戴,孔子在世时并非有显赫地位,一普通百姓而已。其世代子孙托生孔氏家中定是其前生积德修善所致。符按:法师说:‘中国历史上舍己为人者有三个人,但只说了孔子一人,其后二人未曾提及。在下猜测第二个人应为范文正公仲淹,作宰相,一生不置产,所得俸禄均施诸鳏寡孤独。后世子孙簪缨不绝,直到民苏州范家后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云谷禅师对了凡说:如想功名儿女,要把无功名没儿女的业因消除,改过刷新,才能有求必应。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包荒就是能容人,所谓量大福大,不能容人,没有福报。自己没有福报不怕,怕的是不积德不修善。我见过很多人,年轻时高官厚爵,飞黄腾达,到五六十岁下台之后,困苦不堪。真正享福要在晚年,青年得意时,多作布施,舍掉之后,其命中福报仍在,到晚年又发了。佛说富贵、聪明、健康长寿是由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得来。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读过之后非常感动。我年轻时,我的福气比了凡还薄,习气比了凡还重。有人给我看相算命,都说我很聪明,福薄,寿命到四十五岁。学佛的时间表我就订到四十五岁,到四十五岁那年害了一场病,知道时间到了,也不看医生,只念佛求往生,结果不药而愈。有一年台北举办仁王护国法会,在会中遇到甘珠活佛,他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从前我们都在背后笑你,你福薄又短命,你现在变了,将来福很大,寿也很长。’我前生大概修慧不修福,所以今生聪明有,而福报一点没有。现在的境遇都是今生修的。我有一位老友刘延武先生,去年过世。多年前他曾一度贫困潦倒,一家七口有五个小孩,几乎活不下去。我给他一本了凡四训,叫他学了凡先生。后来五个小孩有四个博士,晚年完全改变过来。他非常感激我,说我救他一家。其实我不过送他一本书,他肯认真改过积善,扭转了自己一家的命运。
在中国大陆有许多佛教徒听过我的录音带。当我去北京时都想来见我一面,信徒很多,场面很大。可惜大家不知遵守秩序,争先恐后,乱遭遭地把我包围。我于是乎大声告诉大家保持肃静,不然把佛教形象破坏了。外面人不知发生什么事情,警察都来维持秩序。甚至于还有人请我签名,拿我当作明星。过去朱熹先生到寺庙参观,正赶上过堂用斋。朱熹一看,一点声音没有,秩序井然,他说:‘三代之礼,尽在是矣。’了凡四训一书,若照佛经序正流通三分法分之,立命之学为序分,改过积善为正宗分,谦德之效为流通分。第一篇立命之学,内容最主要的一点,说命运是真有,述明事实真相,有理论的根据。一开端他先说他自己的一段故事,童年时遇云南孔老先生,为其推算一生命运,最初纤细皆验,说明人的命运可以用数理推算休咎。中国一般的算命看相占卦均发源于易经,易经是高深的数学又是哲学。由数理推算吉凶祸福,荣辱休咎,多有灵验。推理是比量,有时也会推错。最正确是现量,现量由禅定产生。甚深禅定中,时间空间的界限都消失了,过现未融成一片能亲眼看到,一点不会有错。孔先生对皇极经颇有研究,得邵子皇极数正传,其推算之术相当高明。为了凡先生批算流年大运极为准确。各位同学仔细读完立命之学一章后,方知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算了凡每年收入的俸禄,丝毫不差。每岁考试,考第几名,作官作到什么阶级,在最初二十年一一悉验。他乃恍然大悟,人的一生命运已经定了,无可奈何,打妄想也没有用。后来他到北京一年多时间,终日静坐,不读书,求个心安理得。次年南归,到南京栖霞山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当时很有名气,也很有道心。他与禅师在禅堂中坐了三天三夜,不瞑目,禅师对他肃然起敬。对他说:‘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他答覆道,我的一生命运已被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笑著说,我原来认为你是一位豪杰,其实仍然是个凡夫。谈到禅定工夫,佛经里说得非常透彻。了凡的定功三天三夜不起一妄念乃小工夫,倓虚大师开示,禅宗工夫好的一坐半个月不出定,再如色界天无色界天,以至于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有八万大劫之久,已非按年数计算,如此甚深禅定还是不管用,因其仍有妄念,不过是伏著,还未断根,如定功失掉,妄念又起,所以天人也是凡夫。有妄念仍落在数里,逃不出命运之支配。若修到罗汉才真无妄念,称为第九次定,又称灭尽定,灭尽了妄念,超出三界,谓之圣人,已不是凡夫。了凡最初二十年的经历与孔先生推算的行运完全符合,所以他认为命有定数,数不可逃,亦未作大善大恶之事,乃是一位标准凡夫。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运是自己造的,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佛教经典中如此说,岂能诳语欺人。况且净宗经典是求永远不死,无上佛道。成佛都能求,何况其他。应知一切造作都离不开心,动作言语皆以心为主宰。一念善即得善果,一念恶即遭恶报,他引用六祖大师的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最初同李老师学佛,他告诉我,讲经说法不容易,只靠经教不行。如想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不要说现代学术以及外国典籍,即以中国古老的四库全书而言,亦无法遍阅。我曾向台湾商务印书馆订购一部,该馆经理对我说,一个小孩一生下来就看这部全书,活一百岁,到死还看不完。何况还有佛法,其最大一套丛书是大藏经。大藏经以外之佛学典籍亦不少于大藏经之数量。一生中不能通达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如何能讲经说法。光靠读诵研究不能通达,要用至诚感通之法。自古以来佛门里代代相传的就是这个法门。孔孟之学亦用此心传,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非文字通、义理通,而是以‘真诚心’感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由心性中流露出来。大师说主敬存诚。内真诚、外尊敬。普贤十大愿王第一个是‘礼敬诸佛’。一即一切,这一个敬字即包括后面九个愿王。
从心性中求,无不可得。最初了凡还有疑惑,认为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功名富贵由心性中求亦能求得,如由外面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仍在数中。两个人同样求发财作生意,一个发财,因其命中有财,一个赔本,因其命中无财,还是逃不出命运。如由心性中求,内外双得。你必须知心性是什么?在有情众生方面叫佛性,在无情方面叫法性。外面万事万物均是由心性变现出来,由性中求,求功名富贵,求儿女,求长寿,求罗汉果,求菩萨果,求无上佛果,均能得到。不但其道德仁义成就,其外在的荣华富贵亦得到了。华严毗卢遮那佛之依正庄严,世无伦比,是其性德自然流露。有人怀疑,生活俭朴为美德,而佛的依正二报那样豪华,黄金为地,七宝宫殿,岂不太奢侈了吗?其实佛也不要这些,而是由性德自然流露,不是自己有意如此。
孔先生为了凡算命,在功名方面不能中进士,一生无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官居七品。了凡非常诚恳,他说自己毛病很多,第一不耐烦剧,器量小,不能容人,刻薄傲慢,轻言妄谈,福薄之相。其次自己有洁僻,好发脾气,又过份爱惜羽毛,不能舍己为人,多言耗气,喜饮酒,喜长夜静坐。有此种种毛病,不能有子。了凡勇于认错是其可取处。
四训小注中有一段说:‘大修养人除欲净尽,心境空明,更无阴气足以覆盖,常在定中,智光湛然,永断睡相,此圣境也。’修学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勿勉强去作。如了凡之彻夜长坐,即禅宗讲的不倒单。这要很好的工夫,要私欲断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没有了,心中无一物,自性里的般若智慧透出来,光明遍照,可以不倒单,否则坐著睡那有躺著舒服,真有工夫,坐几分钟即可以恢复精神。佛门中两种现象,一个不倒单,一个持午。大多数人自不量力,目的在求恭敬供养,完全错了。身体即一副机器,要靠能量,能量不足,毛病就来了。能量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打妄想上。我们念佛人修当生成就的法门,经上并没有叫我们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所以不必标榜这些。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这是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从历史上看,可以得到证明,舍己为人,累功积德者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孔老夫子,有教无类,以真诚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教化众生,其学生代代相传,弘扬夫子之道。二千年来孔氏子孙历代受到世人拥戴,孔子在世时并非有显赫地位,一普通百姓而已。其世代子孙托生孔氏家中定是其前生积德修善所致。符按:法师说:‘中国历史上舍己为人者有三个人,但只说了孔子一人,其后二人未曾提及。在下猜测第二个人应为范文正公仲淹,作宰相,一生不置产,所得俸禄均施诸鳏寡孤独。后世子孙簪缨不绝,直到民苏州范家后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云谷禅师对了凡说:如想功名儿女,要把无功名没儿女的业因消除,改过刷新,才能有求必应。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包荒就是能容人,所谓量大福大,不能容人,没有福报。自己没有福报不怕,怕的是不积德不修善。我见过很多人,年轻时高官厚爵,飞黄腾达,到五六十岁下台之后,困苦不堪。真正享福要在晚年,青年得意时,多作布施,舍掉之后,其命中福报仍在,到晚年又发了。佛说富贵、聪明、健康长寿是由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得来。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读过之后非常感动。我年轻时,我的福气比了凡还薄,习气比了凡还重。有人给我看相算命,都说我很聪明,福薄,寿命到四十五岁。学佛的时间表我就订到四十五岁,到四十五岁那年害了一场病,知道时间到了,也不看医生,只念佛求往生,结果不药而愈。有一年台北举办仁王护国法会,在会中遇到甘珠活佛,他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从前我们都在背后笑你,你福薄又短命,你现在变了,将来福很大,寿也很长。’我前生大概修慧不修福,所以今生聪明有,而福报一点没有。现在的境遇都是今生修的。我有一位老友刘延武先生,去年过世。多年前他曾一度贫困潦倒,一家七口有五个小孩,几乎活不下去。我给他一本了凡四训,叫他学了凡先生。后来五个小孩有四个博士,晚年完全改变过来。他非常感激我,说我救他一家。其实我不过送他一本书,他肯认真改过积善,扭转了自己一家的命运。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