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语解精编——立命之学

日期:2017-12-25 08:48:11 作者:了凡同修网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

    母亲认为: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己,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学成后一技在手,也可完成父亲的心愿。

    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道貌岸然,酷若神仙的老人,他告诉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是秀才,为什么不读书呢?’

    我只好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姓名与府居。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经世”正传,命该传你。’

    于是我就接孔老人回到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

    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屡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无论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相信孔老人的话,开始读书,准备考秀才。

    孔老人便为我起数算命说:‘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考得第七十二名,提学考试得第九名。

    到了次年,三处考试真的都考取了,而录取的名次也确实都符合老人的预言。因此我就再让其为我卜占终身之吉凶祸福。

    孔老人算定的结果,说我某年会考上了第几名,某年补上廪生缺,某年当贡,而后某年入选为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即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而无子。

    从此以后,凡碰到了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老人的预言所料。

    孔老人还算定,我命中注定须领用九十一石五斗的廪生米,才能升为贡生,但当我领到七十石之时,上司即为我呈文补贡,因此我就怀疑孔老预言的准确性,没想到结果还是驳回补贡的呈文。直到丁卯年,上司发现考场里我出题的预备卷,作得很好,不忍埋没人才,就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计算所领之廪生米,粮,又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

    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命运理数!对人生从此心灰意冷,淡然无求了。

    后来入燕京服务一年,终日静坐,也懒于读书求进。

    回南京后,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二人对座一室,有三日之久不曾睡觉。云谷就问我说:

    ‘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必有原因?’

    我说:‘被孔老人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也没有用!’

 

   

云谷说:‘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若被阴阳气运所控制,当然就有定数,但也只有凡夫俗子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真是凡夫俗子一个,我还以为你是圣贤豪杰呢!’说完云谷哈哈大笑!

    我问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能改变得了吗?’

    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头也说过,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不是乱讲的。说谎是释迦的大戒,圣贤岂会骗人?’

    我说:‘孟子提过,求起来能够得到,必需自己作得到的事;道德仁义能够力行自求,功名富贵须待他人赏赐,如何求得到?’

    云谷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禅师曾经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双头皆空。’

    云谷又问:‘孔老人到底算你一身命运如何?’

    我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

    云谷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

    我想了很久才说:‘官场中的都有福相,而我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

    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形同孤寡相,是无子一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一向洁身自好,不能舍己为人,同情别人,是无子的三因。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坐不知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说:‘照你这样讲,世间不应得到的事还多得很呢,岂仅功名与子嗣之事。世界上的人,是享千、百金财富,或者应该饿死,是取决于各人心性所造成,天只不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而已,并未加丝毫力量,就像人体的轻重,是决定在本身份量,而非磅称厚此薄彼,是一样的道理。

    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那些绝嗣者,必是毫无功德之人。

    只要能了解自我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的关键,则将不发科甲与没有儿子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成施舍、偏激为和平、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著、骄傲改成谦虚、懒散改为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珍惜自己,别糟蹋自己,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重新获得仁义道德的新身体。

    血肉物质之身,假若必受生灭气运的影响,则重生的道德精神之体,必能感动天地而获福。古有名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经也提过:人若能了悟立命之道,顺天之理,自然就能求得厚福。

    孔老人算你当不了大官没有儿子,是天作之孽还可避免,只要你扩充德行,广积阴德,多作善事,则自己所造的福,那有不应验的道理?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取?凶又如何避?易经坤卦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

    从此我猛然顿悟,深信此言,即刻拜领受教,而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白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禅师并指点我,每日所行的善事,记在功过簿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以期有所应验。

    他又说:‘符箓家说过:“不会画符鬼神笑。”画符跟念咒有异曲同工之妙,画符时,必须心不动意念,静下心一尘不染,在此心如止水,如情空之刻,开笔一点叫混沌开基,由此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心无杂念则此符必灵。为人处世,祈祷天地,改造命运的道理也一样,须时刻处在此无思无虑的状态中,则人心即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得福。

    孟子立命之学也说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一般人都认为夭与寿,是二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孟子为何说是一样呢?

    试想,人若能心处于不动欲念之境,随遇而安,善尽生之职责,命必然过得踏实,那里还有啥夭与寿之分别呢?进一步而言丰歉、贫富、穷通、贵贱...也都只是在心存欲念之后才有分别,正因为世人心存妄念,不敢面对现实,不能以静心处理顺境,以善心安于逆境,因此生死就变成严重的二面,一切吉凶祸福、毁誉是非、穷通贵贱,也就困扰著世人,而弄得心神不灵,永无宁日。

    人若能修身养性,去恶向善,安于顺逆现实,时刻处于不动丝毫非非之念的‘明心似镜、似光、似无’的境界,则离‘返本还原,归根复命,’的境界已不为远,这样一切罪恶过失自然也就无踪无影,命运自然归于称心如意,全吉无凶之境,这才是真正利人利己,有价值的行为。    还未达到此‘无心’之境的人,只要时时刻刻持念‘准提咒’,念到滚瓜烂熟,有持如无持,无持似有持,连持咒之念头自己都没有感觉,类似画符之时,空灵难言之境则道必可得,心灵而福至矣。

    从此我就把外号‘学海’改为‘了凡’,以纪念了悟立命之道理,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

    至此以后,终日小心行事,便觉心安理得与前不同。往前放荡忧郁六神无主的状态,到此变成了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景象,既使处于暗室之中,也都以不获罪于天而时加警惕。碰到了有人骂我毁我,也都能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到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老人算定得第三名,却考取了第一名,孔老人的预言开始失灵了。到了秋期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人的意料之外,而考中了。

    然而冷静检讨,还是感觉修养很勉强,譬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醉后放荡不拘,将功抵过形同虚度,因此己巳年发愿,到了己卯年,历时十多年,才行毕三千善事,隔年回到故乡,即到佛堂还愿。并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至辛已年(仅经过一年),就生了一个男孩。

    我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因为不识字,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划上一圆圈,譬如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等,有时一天里就作了十几件善事,这样继续行善积德,只有二年的时间,三千善事就圆满达成,即刻再到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再行一万件善事之愿。

    经过了三年,我就考中了进士,当了宝坻知县,从此就备置笔记本于案上,名曰‘治心篇’,交待门人,凡所行善事,务必登录,晚上则设香案于庭院,祷告天地。

    内人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耽心的说:‘以前在家乡,互助行善,三千之数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中无善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善事之愿,完成功果呢?’有一天夜里,就梦见了神灵前来指点说:‘只要下令减收百姓粮租,一事即可抵万,功果可完。’

    原来宝坻县的田租甚高,每亩须缴二分三厘七毫的租税,我即刻计划减低至一分四厘六毫。然而心里总是怀疑,是否可算是以一抵万的善行。

    刚好有位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就将梦里的事向他请教。他说:‘只要真诚为善,切实力行,就是一善也可抵万,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一善足可抵万。’

    于是我就捐献薪金,拜托禅师回山时,代办请一万僧人吃饭之事,以表诚心还愿回向。

    孔老人曾算我五十三岁必死,我并未为了此事祈祷,或发愿添寿之事,而那一年也平安无事的渡过,至今我已六十九岁了。

    书经上说:‘天难谌、命靡常。’又说:‘惟命不于常。’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天命之说,其实是不可信的,也非一成不变的,命运更不可能不变。

    从此我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总之,人的命运虽然不可知,但只要运逢显达时,也以落魄的心境处世。逢到顺利的境遇,也当作拂逆一样的谨慎;碰到富足的时候,也像贫穷一样的节俭;就是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也不可趾高气扬;如果家世望众,也不可自鸣得意;学问高深,也应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如此行持,克己复礼,则德可进,道必可得。

    时时维护祖宗之高德重望,日日弥补父母之罪愆过失。上思国家社会栽培之恩,下谋家庭子女之福祉。待人常抱救急之心,待己务必严格规律。务必日日反省,时时改过,若一日安于现状,自认自己没有过失缺点,自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之人,则不进就是退。天下聪明人所在皆是,所以会有道德不修,事业不发达者,都是为了因循苟且,贪图安逸而耽误了一生。

    云谷禅师所说的立命之论,确实是至理名言,为人应该经常颂读,并勤力恭行,才不会枉度一生,荒废时日。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