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伴随新年气氛而来的,还有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
有人会从年终总结的歌单里,回忆起这一年来的独家记忆;有人面对年终账单,苦苦思索“我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也有人面对外卖清单,终于找到体重增加的根源……
当然,专属于年轻人的集体记忆,绕不开的还有B站的年度弹幕。
它像一锤定音的标签,给每一年的时光烙下深刻的印记。
12月15日,B站发布了专属于2022的年度弹幕——优雅。
“优雅”,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还不知道“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之类的梗,那可能说明你的冲浪速度有点慢。
从看剧的弹幕到聊天流行的表情包,“优雅”这个词几乎随处可见。
无论是搞怪又不失格调的短视频,还是在校大学生的整活,总之,“优雅”就完事了。
今年4月以来,“优雅”以一种刷屏的姿态,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优雅”今年为什么这么火?
故事还得从今年的新番《间谍过家家》说起。
这部动漫的男主角,是一个代号为“黄昏”的间谍。为了完成任务,他需要将领养来的小女孩阿尼亚送入贵族学校伊甸公学。
伊甸公学的院长亨利,正是一位将优雅作为人生准则的老先生,也是集“优雅”梗于一身的灵魂人物。
《间谍过家家》里,属性“优雅”的院长
为了通过学校的考核,黄昏需要时刻恪守优雅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走路姿势、面对一大群牛羊冲过人群时的神态。
由于这位院长对优雅的要求过于严苛,加上魔性的动作和表情,动漫中的这一幕很快成了经典。
“优雅!优雅至极!”
由于这个梗不但好笑,而且适用范围广泛,于是“优雅!实在是太优雅了”很快出圈,从二次元一路火到了三次元。
而“优雅”这个词,也因此有了另一层特殊的含义。
“优雅”一词,原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优美、高雅”。
但在年轻人的语境当中,它则往往用于称赞“某人因拥有强大的内心或者过硬的本领而处变不惊,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能保持从容稳健的状态”。
它有可能出现在UP主手拿唢呐,吹响《Normal no more》的一瞬间。
《Normal no more》原本是首偏电子风的轻柔音乐,配上充满乡土气息的唢呐后,瞬间产生了某种审美上的错位。
唢呐声伴随弹幕中的优雅一起,夹着一丝好笑、一丝惊讶和一丝赞叹。
当然,还有手工耿的“自制钢琴烤串车”这种无用发明。尽管在外人看来,用这玩意儿烤串的场面不免有些怪异。
手工耿本人必然是知道自己这个作品是充满荒诞的,但是明知荒诞,却依旧能保持自信与从容,反倒更有种黑色幽默感。这难道还不够优雅吗?
无论是高能的二创剪辑,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又或者单纯用来搞笑的梗图……
一言以蔽之,万物皆可优雅。
优雅,生活的一种姿态
平心而论,今年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似乎与“优雅”一词相去甚远。
202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从年初开始,很多高校的学生开始线上上课。在学校的生活,也少了一些色彩和新意。
于是,没多久,校园里就兴起了一股“遛纸狗”的潮流。
学生们用硬纸板、快递盒做出各种纸狗、纸盒龙,牵着它们旁若无人地在宿舍、操场上溜达。
有人形容这种行为是:无聊,且认真。
当代大学生的“溜纸狗”行为
对于面临毕业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带来的沉重感也多了一分。
根据年初的数据,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了457万,而总录取人数只有110万。
这意味着,每个名额有4个年轻人共同竞争,有300万人最终考研落榜。
放弃考研找工作,也并不意味着轻松多少。
毕业生们对今年就业市场的体感想必都是相通的:冷清,格外冷清。
上不了岸也下不了海,年轻人便在“发疯文学”中抱团取暖。
当代年轻人的“发疯文学”
有些人越来越感到自己在丧失对生活的掌控力。
某种程度上看,不管是遛纸狗还是大家在玩的发疯文学,其本质上都可以视为“解构”,即利用某种荒诞的行为来抵抗和消解生活的压力。
意思就是,我已经这样了,生活还能把我打击到什么地步?
而优雅,则是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姿态和愿景:
接受自己的不松弛,用从容与处变不惊迎接生活的狂澜。
优雅是什么?
是即使戴着假肢,依旧走出从容,走出自信。
是不被年龄限制,即使人入中年,也不怯于展现自己的美丽。
是莫言在《不被大风吹倒》中讲述的那样:
大风来临时,爷爷把脊背绷紧得如同一张弓,不后退半步。
《不被大风吹倒》:莫言写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优雅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和以弹幕为桥梁的方式下爆火的。
它是年轻人对于生活的宣言,也是消解焦虑与压力的容器。
至此,身为弹幕的“优雅”已经完全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全新身份:
在过往,优雅通常与贵族有关,更像是一种区分阶级的象征。
现在,优雅不再是特权,而是对平凡人身上千姿百态的闪光点的再发现,是对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趣味的再创造,是在困境中重新抓住彰显人生意义的、一个个微小着陆点的不懈努力。
弹幕,中文社会情绪晴雨表
仅仅一年的时间,优雅完成了从前世到今生的脱胎换骨。
它经历了多重词义的转换,成为一种流行于年轻人之间、反映他们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当他们在屏幕上打出“优雅”一词的时候,背后隐含的情绪也同样完成了一次交流。
弹幕文化的背后,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和当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映照。
以去年的年度弹幕“破防了”为例。
它背后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心理防线被突破后,产生不可抑制的震动——这一定义似乎能涵容震撼、崩溃、悲伤、感动等多维度的情绪。
它可以出现在一切让人产生情绪共鸣的场合:
水灾发生后,网友们为援建灾区出钱出力时;当袁隆平去世时,当《觉醒年代》中先辈们为了国家进步而牺牲时……
年轻人的情绪以弹幕为媒介,形成了迅速破圈和文化上的共鸣。
在过去,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飞鸽传书”,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都有着空间上或者时间上的隔阂。
弹幕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隔阂,你或许并不知道屏幕的另一端是谁,但只要屏幕上的文字缓缓划过,便能够第一时间完成与对方的情绪共振和精神交流。
《仙剑》一出,“爷青回”刷屏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交流的基本单位往往是“句子”,它需要描述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与人物。
但在有弹幕的世界里,仅仅是一个词、一个字,就能迅速拢聚起语境和背景,勾起大家的共鸣。
既不需要复杂的叙述,也不需要中间人的传达。
所以当你说起“囍”,会立刻明白对方在cp向视频里倾注的想象力;
说起“爷青回”,会马上回想起童年时代看过的电影、玩过的玩具;
提“破防了”,大概连心脏和泪腺都会跟着一起颤抖……
这些带有记忆烙印的弹幕能迅速引起共鸣,也是每年的年度弹幕总能破圈传播的真正原因。
弹幕不再是亚文化圈层的自娱自乐,逐渐演变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情绪。
它既丰富了传统汉语的语义,又通过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延展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年轻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跨越时空,在一块小小的屏幕前相遇,并因此情绪相通、精神共鸣,最后汇聚成一股潮流。
年度弹幕,它是一个词语、一种文化,更是一股能让人会心一笑的能量。
它记录下了一个个生活变迁,也正如“优雅”一样,永不过时。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